師資培育

點閱:40

作者:郭淑芳等著

出版年:2015[民104]

出版社:高等教育

出版地:臺北市

格式:PDF

ISBN:9789862661161

分類:教育  SDG2 消除飢餓  

內容簡介

師資培育制度改革回顧與展望
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走過百年歷史,經歷草創期、師範體系期及多元培育期等四期,而今邁入精進再造期,雖有源自日據時期殖民教育政策、沿用大陸法制,惟歷經改革已然建立本土特色、專業自主的師資培育制度,歸納其為「專業而永續之師資培育制度系統」;然而,制度變革過程呈現過渡期的失衡,而面臨六大挑戰,經作者分析我國師資培育邁入精進再造期,未來倘以「專業而永續之師資培育制度系統」架構、《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》為藍圖,將有九項未來展望,屆時,我國師資培育將更具有本土特色、優質而永續的師資培育制度,並可期待我國師資培育制度風華再現,且培育普及之新世代志業良師,再創師資培育提升教育品質、落實保障生受教權的新里程碑。

證據本位政策分析對師資培育政策制定的啟示
開放社會中,意識型態與利益團體的干擾眾多,決策者如何稟持理性觀點、堅持科學研究與系統分析原則,讓政策計畫在兼顧理想與實務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效能,已是當前重要課題。而起源於醫學領域的證據本位政策模式,乃針對政策制定過程中的迷思提出系統分析的方法,以期幫助決策者提升其政策執行的成效。此政策分析模式在教育與其他領域已備受重視,當前師資培育的政策制定過程如能參酌證據本位的關鍵成功要素,相信將有助於提升未來師資培育的品質。本文採文獻分析的方式,探討證據本位的意涵、功效、運作原則與實施情形,並於最後,針對師資培育政策的制定過程如何兼顧證據本位的精神,提出一些參考建議。

開放社會中師資培育政策的多元創新與品質控管
處於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裡,全球化競爭已是不爭的事實,傳統封閉的農業與工業製造模式,將隨著知識的交流而有所變革,此變革開啟知識經濟的世代(Fischer, 2001);人們不能再困於僵化、獨斷、權威、自我設限的封閉社會,而應參酌Popper的理性批判主義的觀點,破除禁忌、強權與迷信的陋規(林生傳,1989),在多元、開闊、自由、民主與彈性的多樣態環境中,找到不斷創新與突破的契機。

師資培育特色教學法的初步建構
大學對於專業人員的培育,一直是一項重要議題。SchÖn(1987, p. 9)認為,二十世紀初期,大學建立的專業教育重視技術理性(technical rationality)的正規課程(normal curriculum)。這些課程建立了知識階層(hierarchy of knowledge),從基礎科學(basic science)到應用科學(applied science),最後才是每天的實務技能(technical skills of day-to-daypractice)。假設只要進行學術研究,產生有用的專業知識,那麼在學校將專業知識教給學生,就能讓學生符合社會情境的實務要求,解決每天專業生活實際面臨的問題。

  • 1 師資培育制度改革回顧與展望 郭淑芳、張明文
  • 2 證據本位政策分析對師資培育政策制定的啟示 閻自安、潘雅芳
  • 3 開放社會中師資培育政策的多元創新與品質控管 閻自安
  • 4 師資培育特色教學法的初步建構 張民杰